癌症晚期父亲寻“名校儿子”:13年前寄亲笔信和5万日元后失联

洪志勇生于1977年,今年38岁,他故意不跟家人联系已经有13个年头了。

2006年洪志勇从日本给家里寄了一封平安信和五万日元(相当于3400元人民币)然后就再也不跟家人有任何联系了。其实洪志勇之前也经常不跟家人联系,半年一年不给家人打电话是正常现象,所以家人不认为他在外出什么事,而认为他是跟家人赌气故意不回家的。

洪志勇生长在农村,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姐姐只读到小学毕业,弟弟读书也不多,是一个很普通的劳动者。洪志勇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孤癖,不爱说话,没有朋友,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习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读高中的时候,洪志勇因为成绩非常好,学校保送他上师范大学。

洪志勇不愿意读师范大学,他想参加高考考清华大学,他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非常自信,但父母极力劝他读师范大学,主要是图两个好处:一是绝对稳妥能上大学。二是不用交学费,能为家里省下很多钱。洪志勇虽然很不情愿读他不喜欢的师范大学,他不喜欢做老师,他喜欢搞科研工作,他的梦想是做科学家。但是家人用家庭经济困难乞求他读师范大学,他选择妥协了,他是很无奈地妥协的。

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一所中学当老师,他不擅与人交往,他自知他不是做老师的料,他一直没有放弃读清华大学的梦想。工作没多久,他就考上了清华的研究生,毕业后到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工作半年就被派到日本工作。他从日本给家里寄了一封平安信和价值三千多人民币之后,就跟家里再也没有任何联系了,至今十三年不与家人联系了。

父母当年因为洪志勇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而非常骄傲和自豪,当地人都非常羡慕洪志勇的父母,但是自从2006年再也不跟家人有任何联系,洪志勇的父母面子上很挂不住,害怕别人笑话说他的儿子不仁不孝,母亲悄悄对外放话,说她的儿子从事国家机密工作,不便跟家里联系。2011年日本发生大地震的时候,洪家偷偷打听儿子洪志勇的下落,当然毫无结果。

洪志勇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是什么及在什么地方,母亲记得儿子考取了清华大学2002级硕士生,学的是电子计算机专业。记者帮忙到清华大学打听,说查不到洪志勇这个名字,推测可能是继续教育之类的院校。洪志勇的父亲因为十多年来承受的压力巨大,又不愿意向人倾诉心中的痛楚,长期活得很压抑,如今患上肺癌,处于癌症晚期,将不久于人世。

洪志勇的姐姐托人帮忙向自己的弟弟洪志勇传话:“亲爱的弟弟,我知道这么多年你肯定是有苦衷的。不求你床前尽孝,只想你给爸妈报个平安。”

洪志勇的堂弟评价洪志勇:“他就是一个书呆子,每次到他家玩,他都是一个人呆在闷热的阁楼里看书学习。”洪志勇的姐姐说:“我妈妈就说,直接上保送的师范,你就稳一点,另外花的钱也比较少。他就是不同意,跟父母说不想去,想自己考清华。”但是最终,洪志勇还是选择了学费全免、提供生活补助的安徽芜湖某师范大学,没有一句争吵或抱怨。

毕业之后,洪志勇被分配到安徽亳州,并在当地落户,与家人之间的联系渐少。据姐姐洪志云的了解,他应该是在亳州市第二中学教电子信息技术,当时还未成家;至于何时辞去教职、怎样考取清华计算机学院,一概不知情况。时隔十余年,家人辗转联系上了与洪志勇同批分来亳州的老师,其中有人反馈说,洪志勇在备考硕士期间,曾向周围的同事借款,后来一直没有还上。

姐姐有些无奈:“什么事都是他自己做主张,没跟别人商量过。”而堂弟认为,这位堂哥性格倔强,“高中的时候他认定要考清华,家庭条件达不到也没办法;后来他工作了,自己赚钱了,还是想尽办法要实现这个目标。”

工作3年之后,洪志勇似乎实现了他的清华梦——至少在洪家人的记忆中是如此。2002年,洪志勇回到老家,突然告知家人,自己考上了“北京清华的计算机学院”。洪志勇的母亲回忆,“是一个大红本儿,儿子考上了清华,千真万确”。

家人保有的最后一则关于洪志勇的信息,是一封从日本寄来的亲笔信,落款的日期为2006年8月25日。复古式样的信笺,几行略显潦草的行楷字,交代自己“在这边还算不错”,工作、生活都已慢慢适应,诚恳地为连续几年没有回家感到抱歉,并预告下个春节“会回去一趟”。但下个春节,他并没有如约回来。

一开始,洪家人只是有点失望,没觉得有何怪异。姐姐对记者解释:“他平时也有点这样子。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安徽亳州去教书的时候,也有半年多没打电话回来,我们家里人知道他在亳州,就跟那边的熟人说了一下,叫他打个电话报平安。”等到洪志勇考研去北京之后,由于当年手机还未普及,与老家的联系更是只有几通固定电话。姐姐听说弟弟在清华大学读了三年,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入职半年便被委派去了日本。但具体是哪家公司、被派往日本哪个城市,或者是否已经从日本回到中国,她们都弄不清。最后一封来信的信封上,原本盖有日本邮戳,但天长日久,那个信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洪家人曾在亳州市和老家汇口镇多次报警,都被告知“成年人失联不符合立案标准”。

多年来,洪志勇的父母碍于面子,一直不敢声张儿子没有下落的消息,堂弟对记者感慨地说:“二婶(指洪志勇母亲)一辈子都很要强。勇哥考上清华,整个县都知道,但是这么多年不回来,她不能面对这个事实。她曾经对外放出过话说,儿子在从事‘机密工作’;她和我二伯到农场打工,顶着大太阳摘棉花、施肥、耕地、拔草,就这样攒下钱来把房子盖了三层,好像表现出儿子孝敬了他们……”。

为什么出现这种悲惨的结剧?其实这一切早在洪志勇还读小学的时候就注定了。洪志勇的父母是有责任的,洪志通的父母都是非常好强非常好面子的人,特别是洪志勇的母亲。父母无形中给儿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你的学习成绩好,我们全家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你的身上,学习成绩决定命运,学习成绩决定成功,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唯一最重要的,别的东西都不重要。你不需要干活,不需要做家务,你就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学习上面。

父母对洪志勇期望很高,洪志勇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很刻苦很认真,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成绩都是年级第一,最差都没落到第五名。洪志勇因为儿子成绩很好,非常骄傲,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们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儿子。

因为成绩总是很好,同学非常羡慕洪志勇,老师非常重视洪志勇,亲戚邻居都夸奖洪志勇。洪志通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他觉得自己拥有特权,他是比别人高一等的人。在学习成绩和智商方面,他内心很瞧不起别人,他不愿意平等地低调地与人沟通交流相处,所以虽然成绩很好,但是他没有一个真正的可以交心的好朋友,他与别人的关系都是很有距离的。

洪志勇虽然有很骄傲的一面,但也有很自卑的一面,他在家庭条件方面很自卑,在容貌方面自卑,在人际交往方面自卑,在才艺特长方面自卑。因为在这些方面自卑,所以他更需要在成绩方面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很讨厌被保送读师范大学,因为读师范大学跟读清华大学在面子上差别太大太大了,他觉得只有搞科研才能证明他的价值,读师范做老师对他是大才小用,是埋没人才。

尽管他极不情愿读师范大学,但是父母和很多家人都力劝他读师范,说家庭实在太困难,如果考大学不一定能考得上清华,就算能考得上清华,学费那么贵,家里实在是供不起。当父母提到经济上的困难,洪志勇找不到理由拒绝,于是违心地去读师范大学。

因为这个原因,洪志勇一直不愿意原谅父母。从小学到高中,他在学校里一直是最闪亮的明星一样的人物,可是到了师范大学,洪志勇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是。在大学里,只要考试通过就行了,没有人会重视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同学们重视的是交际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是领导和组织的能力,是各种才艺或特长。

从小学到高中,洪志勇是最重要的位于金字塔顶尖的人物,而到了大学,洪志勇成了最差劲最无能最不受人重视的甚至被人看不起的人,这对洪志勇的打击非常大,于是他更加怨恨父母,但他不能对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父母不会理解他的。(待续)

231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

图片231: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

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改变情感就改变了生活。

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而觉得别人的幸福却很耀眼,而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典型的不幸福的人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被剥夺了一些正常的满足,于是便把这种满足看得比任何一种其它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一生只朝着这一方面苦心寻求而忽视了其它,这种过度的重视可能变成一种偏执,使人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